首页
>
法治热点
>
其它民商事
>
文章详情

新华网炮轰出租车垄断:针扎不进 水泼不入

类型:法治热点

时间:2017-02-28

其它民商事

来源:淘法网

60人查看

收藏

     分享自  新华网   郭宇靖、彭卓、徐扬、张逸飞、齐中

    面对出租车司机生存难和乘客打车难的呼声,是该对行业垄断的根基动刀,还是该对专车执法一刀切?近期围绕滴滴专车等引发的风波和争议,触碰到出租车业改革的深层问题,重堵不重疏、治标不治本,靠垄断利益生存的出租车行业还能走多远?

共享经济是否一刀切

     出租车本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,长久以来却成为部分垄断公司的摇钱树

    就在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沈阳市部分出租车为表达不满停运。同时,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生类似事件,矛盾直指燃油附加费、份子钱、黑车等问题。而与此同时,全国范围不少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开始严查黑车、私车运营,并将板子打向了时下流行的专车服务

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表示,集中执法力量加大对黑出租车的打击,并对易到用车”“滴滴专车等利用叫车软件非法运营的车辆从严查处。20141225日,上海查扣了12滴滴专车,沈阳、南京等地先后表示,专车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,属于非法运营行为。

对于这种界定,滴滴打车方认为,所谓黑车,是指未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任何相关手续,没有领取运营牌证而以有偿服务实施非法运营的车辆。但是滴滴专车是一个移动出行的信息平台,只和依法运营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合作,不和私家车合作,如发生意外由滴滴基金按照责任范围内赔付。

   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说,现行法规下,查处黑车无可厚非。但政府如果无视既得利益的暴利垄断,单方面遏制满足消费需求的创新模式,这种管理思路需要反思。

因为实施准入管制的出租车无法满足消费需求,多样化的专车模式风生水起。部分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抢滩出租车运营市场,突破街边招手的传统模式,依托移动互联网提供便捷服务,并以相对的高价格拉开需求层次。

    天津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,在这种共享经济体系中,过去只能作为消费者的私家车主,可以将闲置车辆作为专车投入服务领域,体现了共享经济的互助性特点。

有业内人士认为,来势难挡的专车服务的确需要规范引导,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执法。

0

0

0

0/300

暂无评论